■ 觀察家
  對每個人去留真正取決定作用的是政策軟件,即公共政策是否宜居。“我要去南昌”的社會心理,其實就是對宜居公共政策的嚮往和追求。
  據報道,本月起,南昌市執行新生嬰兒憑《出生醫學證明》辦理落戶的新政。無論新生嬰兒是否在計劃內出生,只要憑《出生醫學證明》、父母婚姻證件和戶口簿即可辦理戶口。隨後,廣州、南京、鄭州、武漢等地家長,在當地郵局及廣場門口自發舉行“我要去南昌”的活動,給當地計生部門和公安局郵寄建言,希望戶籍與計生脫鉤的人性化措施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。
  這些家長們的熱烈反響,很容易讓人理解成一種“行為藝術”。作為“行為藝術”,不帶簡單的褒貶色彩,“我要去南昌”至少透露出兩重含義。
  其一,因長期以來,新生嬰兒落戶政策與計生綁定,受累人數不在少數,各地“黑戶”新聞時有曝光。所以,哪怕很小的變化,也會讓很多人看到曙光一樣激動。
  其二,不少人對南昌“戶籍新政”可能過於樂觀,有些人可能理解成超生人員直接入戶,不必交社會撫養費。但是,南昌市公安局的解讀是,派出所在辦理完成新生嬰兒戶口登記手續後的一個月內,會將辦理情況和相關信息通報給同級計生部門,作為其征收社會撫養費的依據。
  客觀來看,南昌所謂的“戶籍新政”,在新生嬰兒落戶政策方面,對於超生對象來說,以前必須先繳納社會撫養費,計生部門出證明,然後才能上戶口,現在改為先上戶口,再繳納社會撫養費。最直接的影響,就是“黑戶”現象在南昌有可能實現大幅減少或絕跡。
  沒有了戶口做“籌碼”,可能會給計生部門征收社會撫養費,帶來一定難度。但是,有了派出所的定期通報,並不會影響計生部門掌握生育信息,所不同的是,計生部門要改變過去普遍強硬的工作習慣,才會得到更多的配合和支持。
  可以預見的是,計生政策將來肯定還需要繼續改革、調整,但不管如何改革,必須明確,計生的歸計生,戶口的歸戶口。落戶是公民的正當權利,本來就不應和計生等捆綁,這樣的政策並非進步,只是尊重了公民本來的權利,讓各政府部門的職能定位回歸正常。
  其實,每個人對生活的城市要求並不高,硬件方面無外乎乾凈的空氣,乾凈的水,乾凈的食品,對每個人去留真正取決定作用的是軟件環境,即公共政策是否宜居。“我要去南昌”的社會心理,其實就是對宜居公共政策的嚮往和追求。如果類似南昌這樣政策調整複製到其他城市,讓政府部門和公民的權利回歸正常,相信“我要去XX”的句式同樣成立。
  公共政策的實質,是讓社會管理更為人性化,多一些善政,少一些門檻,多一些便捷,少一些折騰,多一些實效,少一些彆扭。如果真正做到這些,不管哪裡,公共政策都差別不大,到處都可以是“南昌”,就無所謂去哪裡了。
  □高地(媒體人)  (原標題:“我要去南昌”,別誤讀為行為藝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z29gzuu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